特别声明:站内论文除注明为本站原创外,其他均来自网友投稿、公共网络或者公开资源,本站不提供全文浏览或者下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研究参考,不得用作商业目的。如著作权人不同意转载,请通知本站删除!
摘要:马克思认为,人类想要实现生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衣食住行,正因如此,在人类历史中产生的第一种活动就是为了谋求衣食住行而产生的活动,也就是物质生产。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生产活动”是包括哲学思考在内的一切人类思维活动的原发点,是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得以建构的本体性前提和基础。所以,吃饭问题就成了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维系的实体性基础。对吃饭问题展开哲学思考,在马克思唯物主义视域下建构一个思考吃饭问题的哲学体系,是当今哲人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在李泽厚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哲学方法论。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为思维基础,以人类“吃饭”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人类活动的哲学内涵和思想根基,建构起一个“吃饭哲学”体系,这就是李泽厚“吃饭哲学”的大致逻辑。本文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吃饭”问题的本源、根本以及“吃饭哲学”发展问题的系统阐述;其次从历史背景、理论要义两个方面重点展开对李泽厚“吃饭哲学”的全面探讨;最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阐释李泽厚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个人自由发展理论和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李泽厚“吃饭哲学”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
李泽厚“吃饭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 4-5
ABSTRACT 5
导论 7-16
(一)研究意义 7-8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8-14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四)研究方法 14-1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吃饭哲学”的论述 16-24
(一)“吃饭哲学”的源起:“经济决定论” 16-18
1.“经济决定论”的基本内涵 16-17
2.经济基础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关系 17-18
(二)“吃饭哲学”的根本:唯物史观的阐释 18-20
1.吃饭是生活之本 18-19
2.吃饭推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9-20
(三)“吃饭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个体发展理论 20-24
1.吃饭是个体发展的需要 20-22
2.吃饭是个体心理建设的需要 22-24
二、李泽厚“吃饭哲学”的历史背景及理论要义 24-35
(一)李泽厚“吃饭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4-26
1.现代社会生活本体的改变 24-25
2.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反映 25-26
(二)李泽厚“吃饭哲学”的理论要义 26-35
1.“吃饭哲学”的基础:“历史”与“历史本体” 26-28
2.“吃饭哲学”的理论特征:客观社会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28-31
3.“吃饭哲学”的实现方式:“度本体” 31-35
三、李泽厚“吃饭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释与拓展 35-42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释 35-37
1.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重新界定 35-36
2.对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体性的重新理解 36-37
3.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 37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拓展 37-42
1.提出文化心理结构理论 37-38
2.强调个体主体性与个体自由 38-40
3.对马克思主义个人自由发展理论的补足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后记 46-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