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站内论文除注明为本站原创外,其他均来自网友投稿、公共网络或者公开资源,本站不提供全文浏览或者下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研究参考,不得用作商业目的。如著作权人不同意转载,请通知本站删除!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规模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8亿人。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与农民工稳定增长的就业数量相比,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长、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小、劳动合同缺失、就业满意度低等问题已成为常态化,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因此,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高”与“低”是相对的,需要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质量进行比较方能得出定论。然而,现有研究多是关注农民工群体本身的就业质量,而对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质量差异的关注尚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质量进行横向比较,探讨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考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就业特征和区域特征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探讨上述因素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是... 更多
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
摘要 6-9
abstract 9-11
第1章 绪论 20-40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0-21
1.1.1 研究背景 20-21
1.1.2 研究意义 21
1.2 研究综述 21-33
1.2.1 就业质量的概念与内涵 22-26
1.2.2 就业质量的评价方法 26-27
1.2.3 农民工就业质量现状 27-29
1.2.4 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29-31
1.2.5 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对策 31-32
1.2.6 研究述评 32-33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3-37
1.3.1 研究思路 33
1.3.2 研究框架 33-35
1.3.3 数据来源 35-36
1.3.4 研究方法 36-37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37-40
1.4.1 研究可能实现的创新之处 37-38
1.4.2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38-40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40-56
2.1 概念界定 40-43
2.1.1 农民工 40-41
2.1.2 就业质量 41-42
2.1.3 农民工就业质量 42
2.1.4 城镇职工 42-43
2.2 理论基础 43-56
2.2.1 人口迁移理论 43-47
2.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47-50
2.2.3 人力资本理论 50-51
2.2.4 社会资本理论 51-53
2.2.5 社会保障理论 53-54
2.2.6 相对剥夺感理论 54-56
第3章 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趋势的宏观考察 56-84
3.1 农民工就业特征 56-62
3.1.1 农民工就业数量稳定增长 56-57
3.1.2 农民工就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57-58
3.1.3 农民工就业方式以受雇为主 58-59
3.1.4 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低 59-60
3.1.5 农民工维权途径呈现出一定的新特征 60-61
3.1.6 农民工求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61-62
3.2 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变动趋势 62-82
3.2.1 农民工工作条件的变动趋势 62-66
3.2.2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变动趋势 66-78
3.2.3 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变动趋势 78-80
3.2.4 农民工就业满意度的变动趋势 80-82
3.3 本章小结 82-84
第4章 农民工工作条件:与城镇职工的比较 84-108
4.1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作条件的比较 84-85
4.1.1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的比较 84
4.1.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作时间的比较 84-85
4.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5-94
4.2.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85-87
4.2.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的OLS回归结果 87-92
4.2.3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92-94
4.3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超时劳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94-106
4.3.1 农民工超时劳动的群体差异 94-98
4.3.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超时劳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98-105
4.3.3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超时劳动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105-106
4.4 本章小结 106-108
第5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城镇职工的比较 108-128
5.1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的比较 108-109
5.2 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的群体差异 109-113
5.2.1 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的个体特征差异 109
5.2.2 不同人力资本状况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差异 109-110
5.2.3 不同就业特征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差异 110-112
5.2.4 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的区域差异 112-113
5.3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13-125
5.3.1 变量选择 113-115
5.3.2 实证分析结果 115-125
5.4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125-126
5.5 本章小结 126-128
第6章 农民工劳动关系:与城镇职工的比较 128-140
6.1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比较 128-129
6.2 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群体差异 129-132
6.2.1 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个体特征差异 129
6.2.2 不同人力资本状况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129-131
6.2.3 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131-132
6.2.4 不同就业特征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132
6.3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劳动合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32-138
6.3.1 变量选择 132-134
6.3.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劳动合同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34-138
6.4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138-139
6.5 本章小结 139-140
第7章 农民工就业满意度:与城镇职工的比较 140-150
7.1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满意度的比较 140-141
7.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41-147
7.2.1 模型与变量 141-144
7.2.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Probit回归分析 144-147
7.3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147-148
7.4 本章小结 148-150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50-160
8.1 主要结论 150-153
8.1.1 农民工就业质量各维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150-151
8.1.2 农民工就业质量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151
8.1.3 农民工劳动合同缺失问题更具一般性 151-152
8.1.4 农民工就业质量呈现出一定的行业分割,其中建筑业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最为突出 152
8.1.5 人力资本的提升整体上能够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 152-153
8.1.6 社会资本在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 153
8.1.7 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就业质量存在的共性问题 153
8.2 对策建议 153-160
8.2.1 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缩小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 154
8.2.2 合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权利 154-155
8.2.3 提高城镇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覆盖率,建立与农民工特点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155-156
8.2.4 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发挥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保障效应 156-157
8.2.5 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 157
8.2.6 加强非公单位的工会建设力度,对《工会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强农民工维权能力 157-158
8.2.7 完善建筑业劳务用工模式,提升建筑业农民工就业质量 158
8.2.8 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提高农民工就业满意度 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