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站内论文除注明为本站原创外,其他均来自网友投稿、公共网络或者公开资源,本站不提供全文浏览或者下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研究参考,不得用作商业目的。如著作权人不同意转载,请通知本站删除!
摘要:成功的上市公司成就了成功的风险投资,并使他们逐渐进入了公众和学术界的视野。对于企业经营,他们能够利用行业经验提供管理建议,并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对于公司治理,他们以外部投资者的身份强化了董事会对管理者的监督。因此,考察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真实影响有一定现实意义。现有风险投资相关的文献以研究增值、监督、声誉这三方面特征为主。然而,尚未有文献对不同特征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考察。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企业避税既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关,又与企业公司治理相关,有利于我们将风险投资的不同特征联系起来。因此,基于以上考量,本文以企业避税为切入视角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以2012-2017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了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影响存在共谋效应和监督效应,但共谋效应更强。因而,风险投资显著增加了企业的避税程度。高税收征管强度和国有产权性质强化了监督效应,而声誉机制和合伙人财务背景强化了共谋效应。此外,本文还发现盈余管理是其影响机制,IPO退出是其最终目的。本文的实证结果呈现了风险投资与企业避税程度之间的关系,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共谋作用。
风险投资与企业避税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1 导论 9-17
1.1 研究背景 9-1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3
1.2.1 研究目的 11-12
1.2.2 研究意义 12-13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4
1.3.1 研究思路 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14-15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
1.4.2 研究框架 14-15
1.5 本文的创新点 15-17
2 文献综述 17-24
2.1 风险投资影响被投资企业的动因 17-18
2.2 风险投资影响被投资企业的方法 18-20
2.3 风险投资影响被投资企业的效果 20-22
2.4 文献评述 22-24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4-31
3.1 理论基础 24-26
3.1.1 传统的避税理论 24
3.1.2 避税的代理理论 24-25
3.1.3 风险投资的声誉理论 25
3.1.4 风险投资的监督理论 25-26
3.2 研究假设 26-31
3.2.1 风险投资与初创企业避税程度:监督视角 26-27
3.2.2 风险投资与初创企业避税程度:共谋视角 27-28
3.2.3 风险投资与初创企业避税程度:关于监督效应的调节作用 28-29
3.2.4 风险投资与初创企业避税程度:关于共谋效应的调节作用 29-31
4 研究设计 31-43
4.1 样本与数据来源 31-32
4.2 变量设计 32-35
4.2.1 被解释变量 32-33
4.2.2 解释变量 33
4.2.3 控制变量 33-35
4.3 样本分布 35
4.4 模型设计 35-37
4.5 描述性统计分析 37-43
4.5.1 描述性统计 37-39
4.5.2 差异分析 39
4.5.3 行业分析 39-41
4.5.4 相关性检验 41-43
5 实证结果 43-70
5.1 主要假设检验 43-53
5.1.1 风险投资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 43-45
5.1.2 税收征管强度的调节作用 45-47
5.1.3 新三板企业国有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47-48
5.1.4 风险投资声誉的调节作用 48-51
5.1.5 财务背景合伙人的调节作用 51-53
5.2 拓展性分析 53-58
5.2.1 机制检验 53-55
5.2.2 风险投资影响避税程度的经济后果检验 55-57
5.2.3 国有风险投资的影响 57-58
5.3 稳健性检验 58-66
5.3.1 更换因变量、控制变量 58-60
5.3.2 保留首次投资样本 60-62
5.3.3 倾向得分匹配 62-64
5.3.4 GLS回归模型 64-66
5.4 内生性处理 66-70
5.4.1 主要自变量滞后一期 66-68
5.4.2 工具变量回归 68-70
6 结论与建议 70-73
6.1 研究结论 70-71
6.2 政策建议 71-72
6.2.1 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监督机制 71
6.2.2 加强对避税程度的内外监控 71
6.2.3 积极培养高声誉的风险投资 71-72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73
参考文献 73-76
后记 76-77